3月27日,中醫藥科技與互聯網健康大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中醫藥行業的專家學者一同探討中醫藥如何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為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把脈開方”。
近年來,人工智能、遠程醫療、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正逐步被應用在中醫藥醫療服務中,從診前防未病到診中治療、診后康復,中醫藥互聯網產業鏈正逐步形成,傳統中醫藥正煥發新活力。
善用現代科學技術 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
“傳承發展新中醫藥要善於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五、六屆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國強表示,互聯網和大數據不僅為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技術手段,也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領域,提供了新動能。
為促進互聯網醫療發展,國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出實施“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包括建立以中醫電子病例、電子處方等為重點的基礎數據庫、發展互聯網中醫醫院、開發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發展“互聯網+中醫藥”貿易等。
“ 這些任務都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中醫藥信息化工作的重點任務,為中醫藥的互聯網發展和中醫藥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王國強說。
近年來,智慧醫療的興起為人們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提供了條件。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呂玉波認為,應在互聯網的大潮中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不斷探索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表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需求和政策利好的加持下,“互聯網+中醫藥”不僅有了更多用武之地,而且有望進一步完善生產、流通、服務的全產業鏈,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醫療機構作為健康產業鏈的核心,通過‘互聯網+’建設進行自我變革的時刻已然到來。”
推動優質中醫醫療資源下沉 提升基層中醫服務水平
“那麼多好中醫、國醫大師怎麼走到老百姓身邊,互聯網平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周紫霄表示,通過互聯網醫療可以消除很多老百姓結算、取藥、送藥以及診前個人健康評估等看病難、多跑路的問題。
當天,廣東固生堂中醫養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等單位簽署合作協議。
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王省良表示,未來學校將與固生堂在“互聯網+中醫藥”方面進行緊密合作,共同探索中醫基層的醫聯體合作新模式,為實現學科、專科、人才培養共同提高做出新模式,為振興中醫藥事業,打造中醫藥強省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推動中醫藥的傳承創新貢獻智慧。
“中醫藥核心的供給是人才供給。”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涂志亮表示,與中醫藥大學展開深度結合,就是要把人才供給做到可持續,共同推動優質中醫醫療資源的下沉,滿足百姓多樣化就醫需求。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固生堂先后推出圖文問診、視頻問診,建設互聯網醫院等一系列舉措,讓更多的老百姓通過互聯網享受到北上廣深的名醫資源。
此次大會上,廣東固生堂中醫養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與騰訊醫療簽署合作協議,把中醫藥優質內容、資訊、科技傳播給更多互聯網用戶,為他們提供優質中醫資源,提高全民中醫藥素養。
重視“互聯網+中醫藥”融合發展 助力中醫藥強省建設
當前,“互聯網+中醫藥”仍存在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人才儲備不充足、遠程醫療困難等痛點。
對此王國強認為,中醫藥的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中,應重視民營和民間中醫服務機構的建設,特別是在農村和城市基層社區﹔而在中醫藥互聯網服務體系建設中,則應重視民營和民間中醫服務機構所創造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例如像固生堂,多年來創新形成的‘互聯網+中醫藥’連鎖服務醫聯體的理念和模式,以滿足基層和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多樣性、個性化、便捷式的需求為出發點、落腳點。”王國強認為固生堂在強化校企合作、加快人才培養,推進中醫診療設備研發、中醫數字化系統建設、人工智能開發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值得政府關注總結,並積極推廣。
涂志亮建議,通過中醫輔助診療系統解決當面溝通的問題,使診療系統更加規范化、標准化、准確化,並通過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保証線上診療的准確性,同時通過互聯網平台不斷提高民眾的中醫藥素養,逐步解決在遠程醫療方面中醫藥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廣東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介紹,目前,廣東正全面推廣應用“互聯網+”服務,網上預約挂號、網上結算付費、智慧藥房、讓中藥湯劑配送到家等服務基本覆蓋全省。同時,固生堂等一批“互聯網+中醫藥”龍頭企業在廣東落戶,成為全省中醫藥服務體系的有力補充,為滿足群眾多元化、高質量中醫藥服務需求做出了重要貢獻。
徐慶鋒表示,下一步廣東將進一步鼓勵“互聯網+中醫藥”醫療機構發展,讓看中醫、用中醫更方便、更智能,同時探索形成廣東中醫藥臨床大數據,深度提煉名醫名家臨床經驗,評估總結名方、名藥的獨特療效,努力讓互聯網科技成為中醫藥守正創新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