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绝对是中国又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将亲身经历并参与这个国家的重大转型中,社会生态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2014年的艺术圈,也不得不在这次大转型中做出反应。
那么,2014年艺术圈会是怎样呢?笔者大胆做出了几条预测。
第一,展览走出美术馆,进入大众空间,尤其是商业空间。一直以来,中国艺术家特别希望自己的作品进入美术馆,主要原因是进入美术馆就意味着获得了学术身份,就获得了高价进入艺术市场的入场券。但是深究起来,中国现阶段的美术馆其实并不具备学术合法性,从资金来源上就能看出,大多数所谓的美术馆本质上是画廊。同时,美术馆所处的位置往往偏僻,真正的观众量也就是开幕式当天最多。随着前几年外资美术馆的撤离,艺术家也开始反思花高价在美术馆做展览的实效性。从2013年开始,许多艺术家开始务实,将自己的作品送进会所、机场、酒店大堂和超级商场——这些地方人流量大,同时可以以合作名义免去场地费——这显然是对美术馆的巨大挑战。可以预见,2014年商业空间、公众空间的展览会越来越多,靠卖场地生存的美术馆会陷入困境。
第二,青年艺术家不再依附于老一辈,开始自己动作。2008年以前,青年艺术家的出场要仰仗老一辈策展人、评论家以及成名艺术家的提携,长期以来这是艺术界心照不宣的规则。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迅速普及,老一辈人手中掌握的资源迅速被分享,同时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思想上,西方藏家对中国的老一辈艺术家正慢慢失去兴趣。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等待别人发现的状态,所有人都在主动寻找机会,更何况是互联网时代。曾经作为小字辈的八零后们现在已过而立之年,他们自然也不会再甘心迎合老一辈那些老套保守的思想观念,转而开始独立出现。西方金融危机之后艺术资本有所回流,但眼光主要锁定在新一代青年人身上——老外可不会论资排辈,只会选择在一个国家大转型时期进来挖矿。
第三,艺术作品开始便宜。“天价”几乎成为中国近几年艺术市场的代名词。老牌大师的作品自不必说动辄可过亿元,就连毕业没几年的年轻艺术家都可以动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艺术真的值这么多钱吗?价格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没有人回答,但只会告诉你某某艺术家拍卖价又刷新了。这样高的价格,加上云里雾里出来的定价,让初次涉足艺术收藏的人普遍感觉到“水很深”。艺术作品高价的怪现象,源于中国特殊的艺术市场制度:艺术家主观定价——画廊翻倍——送拍造价。这种流程中产生的艺术作品价格,基本上没有经过市场调节,毫无科学性可言。当市场回归理性的时候,这种定价机制开始遭受质疑,艺术家们开始主动降低自己的定价,以求实实在在进入市场。2014年初进市场的艺术家,必定会更谨慎地定价,避免自己有价无市。这些相对低价的作品会对之前的高价形成巨大冲击,增加造价者护盘难度。
第四,一帮老策展人和批评家会失业。2014年自媒体的兴起,让艺术评论的话语权下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评论家和策展人掌握着艺术家的“生杀”大权,艺术家只有经过职业评论家的文章和策展人的挑选才能进入艺术圈。这也造成了中国艺术界独特的生态:评论家和策展人靠艺术家养活。2014年这种状况将会出现明显的改变。批评家身上天生的学术光环正在褪去,人们不再过分关注批评家的身份,而是开始审视他们的判断力是否准确;同时策展人的才能也不再仅仅是为一个展览起一个看起来很学术的名字,写一篇策展前言,而是需要从赞助到公关到市场全方位的能力——这显然是以往老一辈策展人能力范围之外的,尤其是融资能力,更是他们的弱项。所以,一批人脉资源丰富、懂得商业运作同时又受过专业艺术训练的新策展人将走上历史舞台,其中一些人来自其他行业。
第五,艺术电商大量出现大量死掉,少数会活下来。2013年应该说是艺术电商元年,京东、亚马逊、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纷纷涉足艺术,海内外风投也对中国的艺术电商表现出极大兴趣。随着电商对传统行业蚕食完毕,今年会向代表个性消费的艺术伸手。2014年,大家会对艺术品电商产生一种短暂的狂热,一大批艺术电商平台会出现,但也会迅速消失。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当下并未真正形成民众消费市场,在房子车子医疗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民众对艺术品的需求很弱,更何况中国艺术品价格的离谱。凭借热情上马的艺术电商很快会被市场当头泼冷水,加上互联网本身是个烧钱的行业,结果不言而喻。但一些经过长期摸索和资源积累的电商会活下来,寻找到自己的道路。比如2013年不温不火的“爱艺客”,借助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优势闷声积累艺术家资源,以丰富的线下资源为支撑,必然比仅靠天使投资支撑的纯电商走得更远。
国画市值回升离回归应有的市值尚有距离
优秀的中国画精品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投资前景的艺术资产,已获越来越多人认同并渐成各地艺术投资者的共识。偏低市值的中国画遇到中国经济起飞、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历史机遇, 正呈现大幅度升值的走势。
其实, 真正令优质中国画升值的持久动力并非只是供求关系, 而是其本身真正的珍贵价值。事实上 , 中国画精品自古就受到重视, 而且十分值钱。所谓一纸值万金, 绝非空言。历代皇帝及官贾都视书画精品为重要资产, 坊间百姓亦以拥有的名家字画作为传家宝世代珍藏。唐伯虎为何能活得如此潇洒, 皆因文章有价, 作品受到达官贵人们的珍视。
至于中国画市值目前为何会如此之偏低, 众所周知的原因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机遇。自从晚清衰败引至八国联军入侵; 几经难辛, 民国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却出现军阀割据局面而引发了北伐战争; 跟着日本进侵中华, 人民经历了痛苦的八年抗战; 接着的是国共内战直至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亦非一帆风顺, 其间波折重重, 并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在这整整一百年间, 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流离失所、动荡不安的境况中。连温饱都成问题, 属于精神享受的艺术自然被忽视, 文化大革命再把传统的中国画艺术加以人为的贬低, 令中国画市值在文革后处于历史的最低谷。直至八十年代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画市值才重新纳入回升的轨道。八十至九十年代中国画市值的上升主要因为港台、东南亚部分华人资金带动, 九十年代末及新纪元始, 中国画市值上升的动力改由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力量带动。若从八十年代初中国画市值开始回升算, 目前仅属初级起步阶段, 离回复应有的市值尚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事实上, 中国画是数千年来中国艺术家智能和心血的结晶, 她以成熟的艺术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西方绘画艺术鼎足而立。
中国画作为东方文化艺术的精髓, 有着极高的成就。西方绘画强调光、色、面的外在表现, 中国画则重形、神、线的内在描写。两者互有特色, 各有千秋, 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国际艺术, 成为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
但由于长期推广不足, 中国画的重大成就目前仍为世人认识不深, 其一是毛笔的运用技巧, 画家利用软、硬毛笔的不同属性, 运笔中以中锋、中侧锋、侧锋、顺锋、逆锋、旋转等不同笔法可造就千变万化的笔触轨迹, 用于描绘出各式各样丰富形象和质感效果 , 同时毛笔含水的干湿和用色的浓淡, 又可产生出各种奇妙的不可思议的效果; 其二,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 (或称移动视点) 构图法, 打破了特定时空的束缚, 使创作更具灵活和思想性, 增加了作品的内涵; 其三, 中国画使用中国独有的宣纸, 色墨笔触在纸上可产生特殊的效果, 其幻变性和不可修改性大大提升了作品的难度, 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难被模仿和取代的画种。
由于绘画作品可真实地反映各国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思想和审美, 对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独特性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同时, 绘画艺术是画家特殊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技巧的产物,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唯一性。同时, 艺术精品通常是画家在创作高峰期, 即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及灵感丰富的状况下才能产生, 具有限量性。加上艺术品从来没有新旧、过时之说, 只有水准高低之分, 即具有永恒性的价值。
而且绘画作为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品之一可以轻易地超越国界, 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世界各地博物馆之特殊属性, 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投资收藏品项目。因此, 绘画艺术在世界各国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价格处在各类艺术品之最前列。各国博物馆亦视绘画精品为最珍贵的国宝藏品之一 , 许多博物馆因藏有部分东西方名画而得以享誉国际; 西方众多富豪和企业机构亦因注重艺术品收藏而得以美名天下。所以, 近百年来经济领先东方的西方发达国家, 名画家的作品都达到不可思议的高价, 如凡高、毕加索等西方名家每幅作品价格动辄都达数千万至过亿元。即使是现代名家作品往往亦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元, 一幅限量的名画印刷复制品往往亦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元。相反, 中国画的市值目前却远低于属于工艺美术的瓷器,一件清代官窑瓷器现在已有四千多万元的成交纪录, 但中国画大师作品能过一、二千万成交价的至今仍凤毛麟角。当然这种反常的现象始终会改变, 皆因中国瓷器的国际性推广远比中国画来得早, 这与西方古董文物商及博物馆的较早推介有关。